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心力衰竭指南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6MWT、BN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6MWT、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联合基础心力衰竭治疗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浆BNP水平,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自拟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 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因为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下降。心衰是一种症状性疾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按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目前“金三角”或ARNI是较有效的方案,但其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大制约了西药的临床应用[1]。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是我科在长期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并做成院内合剂,发现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7.45±14.31)岁;冠心病23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6.71±13.35)岁;冠心病22例,高血压心脏病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目前临床最新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心功能为II~IV级(NYHA分级);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或者大于80岁;(2)急性心肌梗死、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3级以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3)肿瘤或艾滋病;(4)法律规定的残疾(盲、聋、哑、智力障碍等);(5)对已知本药物成分过敏[2]。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统一给予合理休息、低脂饮食、适宜运动等基础干预。对照组:参照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规范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治疗,药方组成:炙黄芪30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桂枝10 g、麦冬10 g、葶苈子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20 g、川芎15 g、川牛膝10 g、炙甘草6 g。2次/d,200 m L/次,连续服药4周。治疗4周、8周复诊。观察疗效时间窗为8周。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改良辛普森法)、6 min步行试验及血浆BNP,随访观察期间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论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1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6MWT、BNP对比
治疗前,两组6MWT、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0.055,P=0.932、0.947);治疗后,观察组6MWT、BN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7、7.870,P=0.000、0.000)。见表2。
2.3 比较两组中医疗效
观察组中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1,P<0.05)。见表3。
2.4 安全性
两组服药期间均无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安全性较好。
2.5 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胃肠道症状1例、过敏1例(轻度);对照组出现胃肠道症状2例、过敏2例(轻度),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450)。
3 结论
综上,心衰是以心悸、喘息、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喘悸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多为本虚标实,长期的疾病发展,血瘀成为主要病理环节。在治疗中活血、温阳、利水、益气尤为重要[3]。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心衰以心为本,他脏为标,五脏相关。临床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在治疗上,急性期宜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上,病证结合,灵活变通;缓解期宜综合调理、调脾为先。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强心;桂枝、甘草助阳益气;桃仁、当归、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麦冬有滋阴养心安神功效。咳喘、咯痰加葶苈子;尿少肢肿加茯苓。葶苈子常与益气活血药配伍治疗心衰,如与黄芪合用,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之效,且利水而不伤正,泻肺之邪,又补肺之气,双向调节。葶苈子与活血益气药配伍,益气以助气行,气行则血行,脉通则水调,相须为用,共治心衰。茯苓素为茯苓中的有效成分之一,能够竞争醛固酮受体,逆转醛固酮抗体,发挥抗醛固酮作用,从而促进利尿,减轻水钠潴留。诸药合用,共奏补阳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效。
综上所述,通过自拟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合剂联合基础西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而且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浆BNP浓度,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杨杰孚,王华,柴坷.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亮点[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2):1057-106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3]王劭晟,雷晓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5):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