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试验组在应用HCG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及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卵巢动脉血流、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妊娠率及总排卵率。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卵巢动脉血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I、RI及S/D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为37.78%(34/90)及10.00%(3/30),试验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为73.33%(66/90)及40.00%(12/30),试验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疗效显著,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卵巢动脉血流及中医临床症状的治疗方式,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药 温针灸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临床观察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由于卵泡成熟但没有破裂,阻碍卵细胞排出而在原位黄素化,进一步形成黄体及分泌孕激素,导致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变化[1]。临床症状主要有类似排卵表现且月经周期正常然而长时间不孕,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2]。现代医学研究发现,LUFS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盆腔刺激[3]、中枢激素分泌异常[4]、药物及心理因素等造成的。中医药治疗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体系,凭借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得到了众多医家的认可[5]。通过中药补肾调肝、调理冲任联合温针灸能提高卵子排出率,提高妊娠率[6]。因此,本研究以30例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LUFS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常规HCG治疗30例LUFS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发现试验组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31.25±3.65)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12±3.22)年;婚后3年以内不孕18例,3年以上不孕12例。试验组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2.55±2.58)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5.92±4.25)年;婚后1~3年不孕16例,3年以上不孕14例。两组年龄、病程及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3年版《不孕不育诊治技术规范》[7]中关于LUFS的诊断标准:(1)定期行B超监测,达到成熟阶段(卵泡大小为18~24 mm),2 d内卵泡不破裂,且持续变大,宫颈黏液检查显示月经黄体期;(2)持续2个月经期间有上述症状;(3)基础体温检测为双相;(4)子宫颈黏液监测排卵期不定;(5)超声检测下子宫内膜厚度≥8mm;(6)血清孕酮及黄体中期值≤10 ng/m L;以上诊断标准中,1、2项为必备诊断,其余4项中满足2项症状即可诊断为LUFS。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LUFS诊断标准;(2)年龄20~45岁,且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男方有正常的生殖功能;(4)有正常性生活。排除标准:(1)生殖系统器官异常,甲状腺、脑垂体及肾上腺功能缺陷;(2)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系统肿瘤等严重器质性疾病;(3)肝肾功能严重不全;(4)有肿瘤、艾滋病等重大疾病;(5)认知功能异常。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待月经第11天时每隔一天行经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当优势卵泡直径大于16 mm时每日监测,待优势卵泡直径大于18 mm时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IU,2 d后超声监测。
1.4.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加温针灸。(1)中药:采用夏桂成教授补肾促排卵汤[8]为主药,月经到第5天时服原方,B超监测待优势卵泡直径长到18 mm时服原方加莪术及三棱各15 g,煎药壶选用搪瓷器皿或者砂锅,禁用铁器,煎药前把药物放在冷水中浸泡30 min左右,然后进行煎煮,需要注意的是鹿角片应在煮沸15 min后,加入煎药壶,煎好后取汁200 m L,添300 m L水,继续煎煮20 min,取汁约200 m L,1剂/d,早晩各服1次,待卵泡破裂或黄素化时停止服用。(2)温针灸:行B超检测卵泡直径≥16 mm时,采用0.35 mm×50 mm不锈钢毫针消毒后以常规手法手进针关元、子宫穴、气海、归来、中极以及三阴交等穴位。深度在30 mm左右,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 min。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套一长约2 cm的艾条,艾条距皮肤2~3 cm,从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次艾条段只需1~2壮,使热力透达穴内。隔日1次,持续至卵泡排出或黄素化。
1.5 疗效评价指标
试验期间定于每天早上8点醒后,立马给予口表测体温,记录于BBT表格。采用超声仪器检测LUFS优势侧卵巢动脉的收缩/舒张末血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选择本院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科专家,采用超声仪器监测卵泡的形态、数量和大小,B超监测到卵泡排出。根据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两组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疗效指标:总妊娠率=妊娠例数/总例数×100%。总排卵率=有排卵周期数/总治疗周期数×100%。中医临床症状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判定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判定为临床症状有所好转,70%≤疗效指数<95%;有效判定为临床症状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判定为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疗效指数<3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卵巢动脉血流结果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卵巢动脉血流结果来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卵巢动脉血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I、RI及S/D均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
2.2 两组的排卵率、妊娠率结果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为37.78%(34/90)及10.00%(3/30),试验组分别为73.33%(66/90)及40.00%(12/3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通过对比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几年不孕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研究发现适孕人群的生殖能力下降,目前不孕症已成为全球都在努力克服的问题之一。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大约15%[9]。LUFS在不孕妇女中占25%~43%[10]。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中,“肾-天癸-冲任-子宫”的生殖轴理论有重要指导意义。刘春丽教授认为,无排卵性不孕症多为肝肾不足、冲任经脉气血失调[11]。陈钰仪等研究发现,卵泡黄素化不破裂患者中肝气郁滞型占比最大,进一步说明肝郁是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的影响因素[12]。治疗方法上,西医包括期待疗法、B超下卵泡穿刺、宫腔内配子移植及药物治疗[13],主要采用HCG针一次性肌肉注射,效果并不理想,且可引起卵巢过度刺激征[14]。中医治疗上,多采用辨证论治,以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15]、罗元恺的滋肾育胎丸[16,17]最有代表性。此外有多个研究[18,19]表明,中药配合温针灸在不同排卵障碍型不孕症的治疗上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尚无应用在LUFS的研究报道。中药汤剂及温针灸作为安全可行、无毒副作用的传统治疗方法,应该大力倡导使用。其不仅注重治疗疾病,也注重预防疾病,在临床上已作为减少因大量促排药物滥用引起卵巢过度刺激等并发症的手段。本研究探讨了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
结果表明: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卵巢动脉血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I、RI及S/D均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为37.78%(34/90)及10.00%(3/30),试验组分别为73.33%(66/90)及40.00%(12/3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卵巢动脉血流及中医临床症状,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Azmoodeh A,Pejman M M,Akbari A F,et al. Effects of LetrozoleHMG and Clomiphene-HMG on Incidence of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in Infertile Women Undergoing Induction Ovulation an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A Randomised Trial[J].Glob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2016,8(4):244-252.
[2]Shibata T,Makinoda S,Waseda T,et al.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s a potential inducer of ovulation in infertile women with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J].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16,171:63-70.
[3]朱娜,谈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96-99.
[4]Shibata T,Makinoda S,Waseda T,et al.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s a potential inducer of ovulation in infertile women with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J].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16,171:63-70.
[5]梁承蓉.中药人工周期协同西药来曲唑和地屈孕酮治疗PCOS性不孕症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206-208.
[6]许佳.补肾调周法联合克罗米芬用于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8):676-680.
[7]闫素文,宋波.不孕不育诊治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8]梁昕,赵可宁.夏桂成教授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的经验[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3):54-57.
[9]马黔红.辅助生殖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1):7.
[10]范迎迎,黄梅花.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7,31(3):190-192.
[11]周瑞,刘春丽,孙璐.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0):953.
[12]陈钰仪,赵萍,梁诗莹,等.不孕症各中医证型患者超声卵泡监测特征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9):68.
[13]朱娜,谈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146-147.
[14]孙建华,李久现,张晓丹.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2):1804-1807.
[15]王燕美,周亚红.补肾调周活血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96-99.
[16]刘鸽,赵萍,梁诗莹,等.滋肾育胎丸同步促进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卵泡与子宫内膜发育的三维超声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5):1746-1751.
[17]张宸铭,倪张俊,罗颂平.罗颂平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24):2142-2144.
[18]贾宁,杨嘉恩,朱光耀,等.温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4):38-40.
[19]宋昳星,李永凯.温针配合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型合并不孕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8):1076-1077.